想象这样一幅画面,郁色的深林中,有一汪波光粼粼的湖水,在黑夜中闪着银色的微光。你不由自主走近去看,那微光却是由两种光亮构成——深蓝天幕上月亮的倒影、湖水下熠熠生辉的硬币。
你会抬头寻找月亮,还是低头细看硬币?
如果给你五秒钟的时间,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并告诉你月亮代表难以实现的美好理想,硬币代表平凡枯燥的现实生活,你会怎么选择?
你愿意做一个饱经苦难、与梦同行的理想主义者,还是愿意做一个平凡但幸福的人?
这便是英国作家毛姆在作品中为我们设置的选择。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19年成书。作品主人公以法国印象派绘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抛弃了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01
“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
很多人说,这是一篇为理想而奉献全部的励志类作品。
思特里克兰德本有着一个贤惠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和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他却将这些全部抛弃,只身去到巴黎、去到南太平洋无人的小岛上,潜心创作。他甚至从来不追求别人对其画作的肯定,完全沉浸在“画画儿”这一项艺术里,单纯地在享受这一过程。在这过程中,他的精神是完全属于画作的,即便现实世界中他穷困潦倒,连吃饱肚子和保持健康都变得困难。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也有很多人说,这是作者对艺术崇高性的表达,是不疯魔不成活的艺术精神。
伟大的艺术家,看起来似乎都是不太寻常的,都是在人群中特立独行的。思特里克兰德无疑是符合这一标准的,你甚至可以说他是冷酷的。他对“画画儿”充满了热情,把它看作是生命本能,而对于陪伴的家人、对除了画画之外的一切事物,他都可以以戏谑的态度旁观。就算是染上麻风病这样的大事,也没能撼动他被画画占据的心。他以穷困潦倒、失明和贫困终身的代价实现了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02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还有人说,这是人冲破束缚后自由意志的体现。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思特里克兰德的出走抛弃了家庭、伦理、社会的规则,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人截然相反的道路,但这确实是他为自己找的最佳灵魂栖息处。思特里克兰德不是天才,他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绘画,但是却有勇气在中年为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付出全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我们很难通过语言交流把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传递给他人。语言交流是一段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因为语言的任意性和模糊性,其他人在解码接收到语言时,会不自觉带入自身习惯和情感,并不能保证完全接收到你发出的信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倒映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颜色。我们看不到他人眼中的世界,也无法理解他人的立场、想法和感受,因而我们大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那些不同寻常的事物。
03
阅读,就是在观照我们自身。
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它如实地反映了内容,但我们接收到的只是经过大脑选择后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感受都带着浓厚的自身缩影,因此不必去苛求于主流观点相似,因为你看到的就是你自己。
你会有何体会呢?
推荐阅读
——The End——
延图好声推荐(第十一期)|《楚辞》: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故乡抒情》视听图书馆2021年第十三期<산촌의 어머니>
线上展览 | 开学第一课:力学笃行—讲述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