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种植新模式提质增效 汪清木耳迎来首轮收获
2025-06-10 18:46 延边广电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当夏日的气息扑面而来,雨水如约而至,有着“木耳之乡”称号的汪清县迎来木耳首轮丰收。点击此链接下载原视频

来到汪清县天桥岭镇桃源有机小木耳种植基地,一朵朵桃红色的小木耳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永芳说:“每年都在研发新的品种,我们总部今年推出4款新品种,其中这款桃红耳是马上就能上市的。桃红耳的特点是什么呢?既有颜值又有口感而且营养特别丰富。陆续今年我们可能还有三款新品种也会让老百姓能够看得到,让更多不同营养成分、不同口感的木耳能够满足老百姓各种口感需求,让大家吃得更健康更营养。我们每款产品呢我们种了2万袋,如果市场反馈比较好的话话,我们明年可能会扩大更大规模,以满足那个更多人的需求。”

走进汪清县鸡冠乡百万袋黑木耳种植基地,几十位村民正坐在小板凳上,熟练地采摘黑木耳。汪清县鸡冠乡大北沟村村民夏文生说:“一天收入一百多块钱,一天十个小时,这笔钱对我们农村来说也挺可观,我们两口子都来了,我们两口子在这干。”

在旁边新建的吊袋木耳大棚里,一串串悬垂的菌包上缀满了圆润厚实的耳片。木耳种植户林岩说:“农场过去摆放模式是大地露天那种摆放模式,一亩地我们能摆一万多个菌包,我们现在变成立体式吊袋采摘种植,这样一亩地摆放是大地摆放的三倍以上,大地是靠天吃饭,有时候下雨啥的我们控制不了,现在我们通过这种吊袋模式,使木耳更干净,产量也是咱们大地传统采摘种植模式的1.5倍,这样节约了土地,产量又提高了。”

近年来,汪清县坚持“县做标准,村抓生产”,加大对黑木耳产业的帮扶力度,全县木耳种植总量稳定在6.5亿袋,年产值达34亿元,依靠小木耳,撑起了乡村振兴大产业。(汪清台)

初审:洪涛

复审:李雪梅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