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延边记忆】70年结婚证数次“换颜” 见证时代发展
2022-07-05 07:09 延边广电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您见过70年前延吉市颁发的结婚证吗?奖状大小,一式两份,夺目的五星红旗、竖写的繁体文字、大印鉴等元素,将新中国成立与传统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上面还有时任延吉市市长和副市长的签名,足见那个年代对婚姻登记的重视程度。这张珍贵的结婚证是延吉市民李虎松的父母留给他的。

1952年2月,延吉市民李虎松的父母为了给对方一份庄重的承诺,办理了结婚登记。李虎松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经常搬家,他的母亲最在意的就是这张结婚证。直到1982年,李虎松看到母亲小心翼翼地把结婚证从包袱中取出来。还在上高中的他很新奇,捧着看了很久,觉得中间的五星红旗很耀眼。在他的记忆中,五星红旗的图案并不多见,就连荣誉证书上也很少能看到,所以他觉得这两张结婚证很珍贵。也是在那时候,他将这张结婚证收藏起来。一晃40年过去了,李虎松依然对其视若珍宝,还用相框装裱了起来,锁在了柜子里。

今年是建州70周年,李虎松想起了这张已有70年历史的结婚证,于是又拿出来,端详许久,并写了一篇文章发表,以此纪念父母忠贞不渝的爱情。“他们新婚不久,我的父亲作为一名志愿军赴朝作战,母亲一人承担了家中大小事务,没有一句怨言。后来父亲回国,二人又相亲相爱地过了42年。”李虎松说,这张结婚证对他来说是父母爱情的见证,对历史来说也是重要的文献,他现在年龄大了,希望能将这张珍贵的结婚证捐赠给民政部门,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了解我州的历史。

在李虎松处,记者还看到了他的父亲和岳父的部队纪念章以及岳父的毕业证书。“这些物品承载着前辈们的青春岁月和那些年代的故事,老人们觉得它们比房子车子还珍贵,叮嘱我一定要好好保存。”李虎松表示,作为参加过抗战、抗美援朝的老兵,父辈们虽已不在,但他们的精神如同这些物品一样永留人间。

70年神州大地沧桑巨变,延边也经历了高速发展,延边的结婚证有怎样的变化呢?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了延吉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在副主任王菲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了不同年代的结婚证。1962年的结婚证像奖状一样,但上面有了朝鲜族文字,纸张也是彩色的,周边加了简单的修饰图案;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结婚证很有特色,不仅用毛主席头像做封面,还有毛主席语录;80年代的结婚证各不相同,同一时期,公社和街道发的封面就有可能不一样。很多封面都有当时的印记,有大烟囱、卫星、火车等图案。直到1987年延吉市结婚登记处成立,全省的结婚登记证有了统一标准——红色的封面,朝汉双语的结婚证,围绕着一对仙鹤,内容也规范了许多;1993年1月30日起,我州正式启用全国统一标准的结婚证,还增加了身份证号码。现在用的版本是2004年7月1日启用的枣红色新结婚证,2021年后涉及法律的内容稍有变动。

“结婚证书作为两人缔结为夫妻的法律文书,带着浓郁的时代色彩,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印记,除了结婚证样式在变,流程和内容也在变,而且是越变越好。”王菲说,以前流程复杂,需要开介绍信才能办理结婚证,现在只要拿着身份证和户口簿即可办理;以前的结婚证没照片,没有身份证号,只有双方的名字和年龄,现在的结婚证越做越精致,信息越来越全,民政系统越来越健全,还连上了公安系统,规避了很多无效婚姻。她相信,未来婚姻登记推出的服务会越来越便捷,满足市民的各类需求。

(稿源:延边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