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今年延吉龙山恐龙化石发掘工作于九月下旬重启,经过科考人员的努力,今年的发掘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进展。
该项发掘工作由延吉市自然资源局、延吉市古生物化石研究保护中心、吉林延吉恐龙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考察,是目前吉林省境内已知规模最大的恐龙动物群,是我国早晚白垩纪过渡期恐龙动物群的一个重要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东北亚恐龙古生物地理、 古环境等问题提供了绝好的演化样本。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昌柱介绍,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但我们照样挖掘出很多珍贵的化石,我们在十号地点挖掘了三次,挖掘出了二十余块恐龙化石。所以对现有的十八个点位,我们明年还是要好好规划一下,继续挖掘。
自2016年开始至今, 在延吉龙山发掘、馆藏在册的恐龙化石标本有295件,今年发现的保存较完整的20余件恐龙化石中,7件已完成修复,包括蜥脚类恐龙的肢骨、肋骨、椎体等部位,其余化石正在修复当中。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工程师张立召说:“迄今为止,我们发现了有鸟脚类的、有兽脚类的、有蜥脚类的、有甲龙类的、还有鳄鱼的以及龟鳖类的化石。我们也发现了植物的化石,延吉地区的恐龙在我们吉林省来说是发现的种类最多,规模也是比较大的一个恐龙化石地点。”
(延边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吴君华 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