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和龙:创新“1223”工作法 为美丽乡村建设塑形铸魂
2023-07-18 06:46 今日吉林

有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中国。在全国上下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热潮下,和龙市深刻感悟“千万工程”蕴含的战略思维和为民情怀,立足特色资源和基础条件,创新实施“1223”工作法,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持续发力、形神兼备绘就美丽乡村“和龙样板”。

围绕“一个主题”。和龙是朝鲜族聚居地、素有“千年古都”“歌舞之乡”“金达莱故乡”之雅称。依托朝鲜族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具有朝鲜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朝鲜族农耕文化蕴含的有益观念、人文思想、道德规范等,以生动活泼的动漫形象、图文并茂的民俗谚语,潜移默化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抓住朝鲜族文化特点与餐饮优势,将乡村文化与民俗风情有机结合,重点发展辣白菜、冷面等多款富有民族特色的产品。

建立“两个机制”。一是倡导文明新风尚。重新修订具有“规定千万条、管用第一条”特点的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评选22户“最美家庭”。建立农村“道德银行”文明积分制度,为各村文明积分排名前两名的家庭和村民发放“惠民文明卡”,联合农业银行、联通公司、吉视传媒等惠民单位及企业出台惠民政策,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参与维护公序良俗的自觉意识.二是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以党员干部、志愿者为领头羊,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出动9000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3400余吨,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达100%,和龙市获评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发挥“两股力量”。一是发挥地方政府引导力。迅速同吉林化工学院建立高效的联系制度,制发《和龙市乡村建设“吉乡农创园”工作方案(试行)》,按照“五化”闭环工作法明确任务目标和部门责任,确保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压茬推进、落实有力。二是发挥高校学生创新力。学院领导带队来和深入创建村古城村开展调研,结合古城村现有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结对高校发挥人才技术、智力资源等优势,对创建村水源、土壤等进行采样分析,为助推大米等农副产品销售提供数据支撑。

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群众主体原则。所有建设都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全部投工投劳,集中群众智慧、汇聚群众力量。评选“干净人家”293户,促进村民之间“比学赶超”,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依托“村务岗”制度,75名脱贫群众担任保洁员,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一体化建设。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支持有条件的村庄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在保持原有乡村形态、自然肌理的基础上将村庄划分“集聚提升、特色保护、稳定改善”三大类,因地制宜有效突出各村特点。三是坚持文化赋能原则。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开展好文化体育活动、办好节日节庆,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慰问演出、谋划重点BJ村农民趣味运动会、依托第十三届金达莱文化旅游节着力打造文化旅游节品牌,五一期间,接待游客37.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亿元,“绿水青山”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编辑:洪威

审核:钱洪涛

终审:于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