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电商赋能!延吉西市场商户"组团"做电商——延边特产卖全国,民族风味“云共享”!
2025-07-30 13:58 延边交通广播

延吉西市场,这个集城市烟火气与民族特色于一体的地标性建筑,不仅是本地居民采购生活物资的“心头好”,更是游客到延吉必逛的“特产打卡地”。近年来,随着延边旅游的火爆出圈,西市场的知名度更是直线上升,市场内的朝鲜族泡菜、冷面、打糕、明太鱼等特色商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特产区每天更是人头攒动。虽然供销两旺,商户们却并没有止步于此,在市场的主导下纷纷紧跟时代,开通线上销售渠道,“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模式让延边特产销售更旺、走得更远。

线下:烟火气里的“延边味道”

走进延吉西市场,人声鼎沸、香气扑鼻——腌制泡菜的陶缸整齐排列,酸辣鲜香的泡菜味道弥漫在空气中;打糕摊位上,糯米团被木槌反复捶打,软糯筋道的口感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品尝;中药材区里,人参、鹿茸、灵芝等延边道地药材整齐摆放,吸引了不少注重养生的消费者选购。明太鱼、米酒摊位前更是被围的水泄不通,顾客们一边品尝一边盘算着自己要买多少种口味,销售异常火爆。

“我们家的泡菜都是传统工艺发酵,用延吉本地的白菜和辣椒,酸甜微辣特别开胃!”在市场经营泡菜摊位十几年的金阿迈热情地介绍。她的摊位前,大大小小的玻璃罐里装着不同口味的泡菜,有萝卜条、桔梗等,不少顾客直接成箱购买。“很多游客说,买回去送给亲戚朋友,延边的泡菜特别出名!”金阿迈笑着说。

除了泡菜,延边明太鱼、米肠、辣酱等特色食品同样受欢迎。经营明太鱼的李大姐告诉记者,七八月份是销售旺季,从市场一开门就忙个不停,明太鱼口味多,很受游客喜爱。

中药材区同样是西市场的名片之一。经营人参生意的孙女士表示,“很多外地游客来延吉旅游,都会买一些人参、灵芝带回去,说自己吃能养生,送人也有面子。”

线上:一部手机“卖全国”

随着电商的普及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延吉西市场的商户们不再局限于线下销售,纷纷“触网”开店,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方式,让延边特产销售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

在市场管理方的引导和支持下,西市场内大多数商户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有的商户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现场展示泡菜腌制过程、米肠制作工艺,吸引消费者下单;有的商户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将泡菜、打糕、人参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有的商户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团购等方式,为本地和外地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买途径。

“以前我们只会在摊位上卖货,现在学会了直播,订单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元大姐告诉记者,她去年开始尝试在视频号上直播卖明太鱼,展示各种口味及吃法,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很多外地顾客看了直播后,专门下单买我们的明太鱼,说我们的货品正宗、地道。”如今,元大姐的线上店铺月销量基本与线下摊位销量持平。

经营米酒的李姐也在多个电商平台开设了店铺。“很多外地顾客来延边品尝过,回家以后通过电商平台下单,我们直接发货,方便又快捷。”李姐表示,线上销售扩大了客户群体,大幅增加了收入。

中药材商户王先生则通过微信小程序和社群营销,为老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很多老顾客信任我们,通过微信下单购买人参、鹿茸等产品,我们会根据他们的需求推荐合适的品种和规格。”王先生表示,线上渠道让他与客户的联系更紧密,复购率也更高。

“双向奔赴”:传统市场焕发新活力

“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模式,让延吉西市场的特产销售更加火爆。消费者可以在线下市场直观感受产品的品质和制作工艺,现场品尝后再购买;也可以通过线上渠道随时随地选购心仪的商品,享受便捷的配送服务,这种“看得见、摸得着、买得放心”的购物体验,让延边特产更受欢迎。

“我在市场试吃了打糕,觉得特别软糯香甜,就通过商户的微信小程序下单买了两盒,寄给外地的朋友。”来自沈阳的游客张女士表示,她每年都会来延吉旅游,西市场是她必逛的地方。“现在有了线上渠道,不用每次都亲自跑市场,在家就能买到地道的延边特产。”

对于商户来说,线上渠道不仅拓宽了销售范围,还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以前我们的泡菜只在延吉本地卖,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甚至还有海外订单!”金阿迈自豪地说,“很多顾客说,吃了我们的泡菜,就成了‘回头客’。”

延吉西市场的转型,是传统商贸市场拥抱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市场不仅让延边特产销售火爆,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延边文化。未来,随着电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物流配送的持续优化,延吉西市场的延边特产有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延边一张更加闪亮的“名片”。

在这里,烟火气与数字潮交织,传统与现代碰撞,延吉西市场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延边特产销售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