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十年来,延边州始终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以开放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时代画卷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新图景。延边已经从昔日的“东北洼地”华丽转身为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在跨境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
珲春,作为延边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自1992年国务院批准其为边境开放城市并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以来,陆续迎来出口加工区、中俄互市贸易区等落地,形成独特的“三区合一”格局。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200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俄互市贸易区。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2019年经国务院批复,这里成为国家第四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0年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复函支持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202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延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等,众多国字号平台的集聚能力和开放功能,为延边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构筑起坚实支撑。
珲春市上半年进口货值突破1亿元。作为2020年全国首批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城市,珲春已构建起水产品加工与粮食加工“双轮驱动”的特色产业格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珲春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货值同比增长66.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延边州口岸进出境累计货运量447.24万吨、同比增长28.3%,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物流网络的革新是推动延边州跨境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全国首创的“中俄铁路邮件+跨境电商TIR直通车”模式,有效破解了跨境物流瓶颈,将珲春至莫斯科的物流时间由原来的20天大幅压缩至5天,显著提升了效率与竞争力。在珲春跨境电商直播间内,小业主熟练地向网友介绍来自世界各地的好物;在产业园中,俄罗斯帝王蟹与延边辣白菜同台“竞技”,百余家外贸企业集聚于此,依托珲春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创新实施“跨境电商+边境仓”模式,稳定运行跨境电商“1210”业务,实现48小时内送达消费者手中。
硬件设施提升与产业集聚发展为延边注入新动能。珲春综保区持续加强硬件能力建设,打造高端智能的跨境电商保税仓,显著提升仓储与分拨效率,并成功吸引俄罗斯Ozon、Wildberries(WB)等电商平台商家入驻。同时,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的东北亚生鲜海产园区正在孵化“珲”字号北太平洋冰海鲜地域品牌,着力打造北方生鲜海产品加工集散基地,为延边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放红利也持续惠及文旅产业。依托“1210保税备货”政策,延吉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7×24小时通关服务,跨境商品直营店顾客盈门,“延边好物”走向世界的通道更加畅通。东北亚国际商品城聚焦节庆活动,开展促消费行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近年来,延边州在通道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开通国内首家菜鸟对俄大包专线业务,面向俄罗斯提供31公斤以下货物的快速物流服务,运输时间和费用较以往节省一半以上,成为我国面向俄罗斯计算机、通信类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最快、最优惠通道;开通东北首条跨境电商包裹国际公路运输(TIR)业务,将珲春至莫斯科运输时间缩短3至4天,实现珲春—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直通车”;在全国率先开通中俄铁路邮件业务,创新推动邮件与“9610”业务融合,构建起珲春跨境电商货物陆、铁、空多式联运综合体系,使珲春至俄罗斯全境邮件时长由20天以上缩短至5天以内,极大提升了企业回款效率,促进了产业良性循环。
此外,延吉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客运班线顺利开通。该线路全长399.2公里,由延吉始发,途经珲春口岸、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终抵符拉迪沃斯托克,全程预计运行8小时50分钟。该班线的开通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旅客往来及边境贸易需求,降低了旅客和旅行社的出境旅游成本与时间,进一步推动两地经济互补、文化互鉴、商贸互通和旅游互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延边州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敢为人先的魄力,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谋突破的振兴之路。从昔日的边陲“洼地”到如今跨境产业蓬勃发展的热土,这片土地用实践诠释了“向开放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的深刻内涵。
今天的延边,通道更畅、平台更强、产业更优、环境更佳,已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支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跨境电商迅猛增长、互市贸易持续活跃、物流体系不断升级、文旅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无不彰显出这片热土强劲的发展脉搏和无限潜力。
展望未来,延边州将继续牢记嘱托、乘势而上,拓展东北亚市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来源:延边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初审:鹏飞
复审:郎秋萍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