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珲春: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英雄故事
2025-09-06 19:02 延边广电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G331珲春段的崇山峻岭间,抗联遗址星罗棋布,英雄故事代代相传。如今,珲春充分依托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文化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

点击此链接下载原视

珲春市杨泡满族乡烟筒砬子村,曾是珲春抗日斗争的核心堡垒。1932年,中共珲春县委在此建立苏维埃政权,各族群众携手抗敌。三位抗联女战士黄贞信、安瑞芝、崔贤淑为掩护根据地,将敌人引向悬崖,抱在一起纵身跃下,用生命诠释了不屈风骨。如今,烟筒砬子村建起抗联印记展览馆,修缮抗联路,把红色遗址与山水风光串珠成链,让英雄故事“活”起来。

珲春市杨泡满族乡烟筒砬子村党支部书记许红花说:“我们烟筒砬子村是依托珲春县委第二根据地的红色底蕴,我们也是在积极打造红色旅游 我们先建立了一个红色展览馆,抗联印记展览馆,我们也在打造抗联路 后期我们也是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继续延伸或者扩大完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

而在珲春市马川子乡炮台村,朝鲜族女性安顺花的故事温暖而震撼。作为缝纫队队长,她用家中缝纫机为游击队赶制军装,在1937年的突围中,为守护物资、掩护伤员,面对日寇酷刑始终严守秘密,2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烽火中。安顺花与缝纫机的故事,是东北抗日斗争中“军民鱼水情”的最美写照,更成为当地激活红色基因的“精神引擎”。

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珲春市马川子乡炮台村史馆讲解员杨青瑾说:“让更多人在走进炮台村的过程中感悟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红色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

从烟筒砬子到炮台村,珲春正在让沉睡的红色资源苏醒,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让英雄精神照亮新时代的振兴之路。(记者周宏伟 金文哲

 

 

初审:于娜

复审:张洋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