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图这片黑土地上,小小的菌菇正书写着大大的传奇。从杏鲍菇的规模化生产到桑黄产业的全链条发展,当地通过政策引导、校企合作、抱团发展等模式,让特色菌菇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引擎”。
走进安图经济开发区医药食品产业园区,吉林益隆长白山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忙碌。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加工企业,这里从菌棒制作到成品包装实现了一体化流水生产,设计日产能杏鲍菇达60吨、菌棒12万棒。今年上半年,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8.2%,不仅产品远销国内外,还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让“造血式”扶贫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吉林益隆长白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明说:“抓住各项政策的支持,从一个作坊式的大棚食用菌栽培这样一个小公司,逐渐建设成了今天窗明几净这样宽敞的大厂房,我们的产品也从一个边陲小镇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而在安图县新合乡,另一种“黄金菌菇”——桑黄,正成为乡亲们的致富新希望。返乡创业的领军人张德智,十年磨一剑,创立北茶(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集菌种研发、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多元化销售于一体的完整桑黄产业链,年生产桑黄子实体20吨,开发的桑黄酒、桑黄茶等8个品种深受市场青睐。北茶(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智说:“带动农户700余人就业,累计向农户发放务工工资也超过2000余万元,这样我回乡创业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产品开发这块我们又生产出了桑黄茶、桑黄酒、桑黄固体饮料、桑黄孢子粉等好的产品。”
从安图经济开发区杏鲍菇的规模化生产到新合乡桑黄产业的全链条发展,小小的菌菇不仅撑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记者:周宏伟 吴君华 金鑫)
初审:洪涛
复审:李雪梅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