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勇毅前行的力量。
2015年7月16日,一个永载延边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深切关怀,来到延边这片热土。在延边博物馆,总书记听取延边州总体情况介绍,表示延边州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民族团结进步呈现可喜局面;在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总书记走进村民家中,亲切地与乡亲们唠家常、话增收;在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看产品展示、了解工艺流程,强调“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使每一种药、每一粒药都安全、可靠、放心”;考察过程中,总书记深情地说,“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映照出人民领袖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行程万里系边疆,嘱托千钧催奋进。十年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延边各族儿女,携手同心、踔厉奋发,建设美好家园,交上了一份不负重托、饱含温度、成色十足的发展答卷。
奋进的动能: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筋骨强起来
“总书记勉励我们跟踪生物制药前沿动态,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努力打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回忆起总书记视察企业时的场景,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的工人们至今心潮澎湃。
总书记的前瞻性指引,成为延吉敖东创新突围的不竭动力。
十年来,延吉敖东累计投入超1.5亿元推进30余项仿制药及一致性评价研究,其中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国家短缺药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填补了全国60%临床需求缺口。截至2025年6月末,该公司拥有103个药物品种、151个批准文号。其中,全国独家品种11个,构建起坚实的产品矩阵。
这是企业科技研发成果的有力见证,是延边制药工业迈向创新发展的坚实一步,更是全州“新”动能澎湃的缩影。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延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新项目布局新赛道。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焦打造“十大产业集群”和培育“五新产业”,推动一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东北地区最大的国网敦化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为纵深推动吉林省布局建设东部“山水蓄能三峡”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嘉泽储能电池、泰泽锂电池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崛起,抢占发展制高点;延吉医美小镇点亮“美丽经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加速构建开放新枢纽。
新质生产力弄潮新风口。42个项目入围省级“智改数转”项目库,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至65%。全州现有国家级高新企业9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延吉卷烟厂)获得省级“智能工厂”称号,吉林敖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省级“数字化车间”称号,亚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智能人造板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并远销海外。
新通道打造开放新高地。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设立,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开通国内首家菜鸟对俄大包专线业务,延吉机场国际货站、跨境电商监管作业区投入使用,在全国首次开通中俄铁路邮件业务,珲春公路口岸实施“7天10小时工作制+旺季预约通关”,珲春铁路口岸扩展“直装直提”模式至轮胎、建材等新品类……这些高效畅通的开放通道,正将开放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红利。来自周边国家的“好货”在珲春口岸完成“全球分拨”,再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欧洲;“珲春”海产品行销全国,让俄罗斯帝王蟹与延边辣白菜共同成为消费者眼中的“延边特产”;延吉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东北地区支线机场第一位,国际游客占比位居全国第一;RCEP延边跨境进出口中心的“线下体验+线上通联”模式,推动全州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两位数增速,更带动海产品、二手车等品类异军突起。2024年,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315.6亿元,约占全省的18%。
新业态激发文旅新热潮。长白林海铺展的生态画卷、冰雪银装点燃的北国激情、边境风貌呈现的开放气象、民俗风情跃动的文化根脉和红色血脉赓续的精神荣光,让延边以创新之姿破局出圈,文旅业态不断丰富,文旅品牌持续叫响,文旅形象愈发靓丽,文旅市场活力四射。今年前5个月,延边共接待国内游客2172.24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43.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73%和44.55%。
经济总量实现千亿跨越。当下的延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同步发展。2024年,延边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8亿元,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跃居吉林省第三位,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领域“领跑”的华丽转身。
嘱托的回响:
振兴引擎,美丽乡村的日子富起来
七月的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总书记视察过的稻田,秧苗翠绿茁壮。“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十年前田埂间的深情嘱托犹在耳畔,今日的光东村已在火热的实践中华彩蝶变。
观光缆车在稻田上空滑过,螃蟹在禾苗间游弋,文创店、民宿、农家乐遍布村内……十年间,光东村不仅打响了大米品牌,还依托优质稻田和朝鲜族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闯出了一条“农旅融合”致富路——村集体收入从不足10万元猛增至130余万元,增长超13倍,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人均年收入翻了两番。
总书记的“田间嘱托”,不仅在光东村扎根生长,更在全州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开花结果。
十年来,我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在延边乡村展开。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重点难点、强化机制保障,构建大扶贫格局。2020年末,延边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80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延边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现代农业引擎乡村振兴。坚持以“特色产业+品牌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全面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州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6%、良种覆盖率保持100%,农机总动力达到341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61%,“两品一标”累计达到107个,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占比达到75%。2024年,全州实施500万元以上入统农业项目77个,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8家,申报吉林省黑木耳集群项目15个,人参产业总产值128.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排名全省首位。
——乡村环境美丽又宜居。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百村示范、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十百千万”工程,十年来,全州累计改造农村危房数万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数十万人,所有行政村实现硬化路“户户通”,农厕改造任务已全部完工,农村环境更加宜居,乡村面貌实现美丽升级。
“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习近平总书记的惦念与期许,如今正在延边的广袤乡村变成生动现实:2024年,全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47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答卷的温度:
民心所向,团结幸福的生活暖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视察期间,深入农村、企业,深入广大干部群众,一路把舵领航,一路深切关怀。十年来,这些温暖的嘱托,激励着延边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书写着十年巨变、民生跃升的幸福答卷。
十年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州各项工作的主线,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举全州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不断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的华章。
十年投入,民生灯火照亮千家万户。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系“百姓冷暖”、情牵“柴米油盐”、紧盯“急难愁盼”,累计投入资金620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及“惠民实事”1330件,开展了无籍房确权、课后看护、老年食堂等一批有影响的民生工作,实施了“厕所革命”、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等一批亮点工程,在成就家家户户的“小愿景”、实现老老少少的“新期盼”中,让各族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十年守护,“两个安全”稳固如磐。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厚植绿水青山生态底色,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蓝天净土、青山碧水的生态资源正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成为延边各族人民可触可及的生态“福利”。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聚集人气为关键、以产业兴旺为方向、以乡村宜居为重点,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打造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典范。
十年砥砺,初心如磐;新程再启,壮志弥坚。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十周年之际,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延边各族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延边新篇章!
初审:佟焱
复审:郎秋萍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