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边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以热血为笔,以生命为墨,谱写着中华民族抗击日寇不屈不挠的壮丽史诗。在汪清县东光镇长荣村,长眠着一位年仅27岁就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童长荣。童长荣以其短暂却无比绚烂的一生,诠释了爱国精神的深刻内涵,成为了一座熠熠生辉的精神灯塔。
1925年,18岁的童长荣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在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的童长荣,第一时间来到了当时斗争非常艰苦的上海,秘密接受了党组织的工作安排,担任上海市沪中区委书记。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外宣联络部副部长王权说:“当时和他同期担任上海沪东区委书记的是刘少奇,而那一年的童长荣只有21岁。足以见得党组织对他的信任与重视。在此期间,童长荣与鲁迅、夏衍等人组织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先后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大连市委书记。在河南工作期间,童长荣再次被捕入狱。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党组织找到童长荣谈话,安排他与杨靖宇、赵尚志等人奔赴东北抗战前线。当时的童长荣已经身染肺病,他本可以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疗养,但他却选择隐瞒病情,来到抗战的最前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东满地区,担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
童长荣在东满任职的两年零四个月里,由于敌人破坏,有近乎一年的时间东满特委和满洲省委处于失联状态。当时年仅24岁的童长荣,凭借着自己多年在革命斗争当中形成的政治素养和辨别能力,独立支撑着东满的抗日大局。他带领东满抗日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组建了四支反日游击队。在他的带领之下,当时东满地区的党员人数一度发展到了1200多人。童长荣还以反日游击队为基础,筹建东北人民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王权说:“东满各县反日游击队的发展壮大,使敌人恨之入骨。1932年4月,日本侵略者对东满各地进行疯狂‘讨伐’。敌人所经村庄半数以上化为灰烬,男女老幼惨遭屠杀,面对敌人的暴行,童长荣率领抗日军民英勇反击。延吉县、珲春县、汪清县游击队接二连三传来捷报,形成了东满“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局面。”
1933年初,日寇利用飞机大炮相互配合,推行“三光政策”,我军伤亡惨重,根据地的1500多人最后仅剩400多人。童长荣带领剩余游击队战士,一直转战在汪清大大小小的深山密林中。王权说:“1934年的3月21日,童长荣带领游击队员向庙沟村附近转移。发现有敌人尾随上来。身负重伤的童长荣行动不便,为不影响大部队撤退,他命令战友突围,而他自己留下来与敌人顽强斗争,不幸被子弹击中。见此情景,汪清县委妇女部长、朝鲜族女战士崔今淑迅速跑过来搀扶他。但是他们没走几步,就被敌人密集的子弹射中了。那一年,童长荣只有27岁,而崔今淑21岁。”
童长荣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真挚的爱国情怀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却永存史册。2011年夏天,童长荣烈士陵园和纪念馆在他牺牲的地方——汪清县建成。2014年9月1日,童长荣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如今,汪清县的一些学校、村庄和街道办事处,依然以童长荣烈士的名字命名。童长荣的爱国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无畏艰难,砥砺奋进。(记者:王婧 朴永杰 金鑫 慕涛)
初审:洪涛
复审:张洋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