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焕新“大动脉” 赋能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G331项目)一线观察
2025-09-23 13:52 新华网客户端

金秋九月,驱车行驶在全长1240公里的吉林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G331项目)(以下简称“G331项目”)上,新铺的沥青路面平整开阔,隧道内灯光通透明亮,两侧安全标识清晰醒目,安全防护栏沿山势蜿蜒延伸……

这条纵贯全省4个地区9个边境县(市、区)的交通干线,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计划于9月28日实现主线通车。

G331项目环长白山段一级公路已修建完成

蝶变:从崎岖山路到畅行坦途

曾经的G331公路吉林段,部分路段年久失修,通行能力有限,沿线服务设施匮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而如今,这条重要的大通道正经历着一场华丽转身:道路改扩建、服务设施增加、新建的隧道、棚洞及大桥已实现贯通,大幅缩短通行时间……路通业兴、路畅人和。

G331项目前川大桥已通车

在和龙市南坪镇附近的G331项目“两桥两隧”项目现场(龙岩大桥、虎岩高架桥、龙岩隧道、龙坪隧道),与以前机器轰鸣的繁忙景象不同,如今工地安静了许多,建设者们正专注地进行最后的安全设施安装。

中交一公局集团G331项目05标段项目负责人李刚指着高处的盘山道路说,这里的改变,彻底扭转了过去的交通困境。

“过去,车辆必须绕行这段陡峭的山路,不仅耗时费力,还要时刻提防落石、滑坡等风险;而现在,龙岩隧道和龙坪隧道如同两条穿行山间的‘动脉’,龙岩大桥与虎岩高架桥则跨越了山河阻隔,把原本需要绕行7公里多的盘山路缩短至4公里。通行时间大幅缩短,实现了‘天堑变通途’。”李刚说。

类似的改变也发生在临江市六道沟镇西桦皮村旁的鸭绿江畔。118米长的桦皮砬子棚洞静静矗立,像一道坚固的屏障——挡住了江水的冲刷和山体落石的威胁,把地质风险牢牢控制在结构之外。曾经因临江峭壁和破碎山体而险象环生的路段,变成了安心行驶的平坦道路。

G331项目沿线修建的棚洞

79座桥梁、645座涵洞、22座棚洞、80公里挡墙……在G331项目众多“急难险重”工程中,桦皮砬子棚洞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些安全设施的建设,让公路在崇山峻岭与湍急河流间保持畅通,为整条沿边旅游大通道的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攻坚时刻:与时间赛跑的建设“加速度”

9月16日,G331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长赵玉国展示了他手机屏幕——多个24小时活跃的关于G331项目建设的微信群信息不断跳动。群聊中,“时间”“进度”“质量”“安全”等词出现最多。

“工期紧张、任务繁重,我们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推进,每个标段都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赵玉国介绍道,为了抢抓进度,全线采用“机械化+智能化”的作业模式,压路机、摊铺机等设备满负荷运转,同时运用无人机巡查和BIM技术来把控工程质量,确保项目建设既快速又优质。

太极湾旅游驿站

在图们江畔,以75天的“加速度”,百年部落旅游驿站综合楼主体封顶;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神龟湾旅游休闲驿站从河滩地拔地而起;在龙山湖旅游驿站施工现场,工人们正连夜进行综合楼外墙装饰……

“为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各标段采取‘白加黑’轮班制。质量管控同样严格。项目每一道工序必须通过联合验收,才可大规模施工。”中交二航局项目安全负责人卜洪伟说。

“我们针对有效工期最短的实际情况,加大投入,平行施工,24小时连续施工,以满工的状态推进工程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有序推进通车前各项准备工作。在9月28日实现主线通车后,将为广大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赵玉国说。

一张交通网:串起“快进慢游”的立体图景

G331项目犹如一条珍珠项链,串起一张“高铁+航空+公路”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其中,位于整条线路“黄金C位”的长白山旅游驿站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这个距离长白山机场8公里、距高铁站点仅30公里,成为整张交通网的关键支点。

“这里是旅游集散的核心。”赵玉国介绍,全长83公里环长白山段一级公路已修建完成,将长白山高铁站、机场、高速公路及北西南三大景区紧密串联。

G331项目沿线风景如画

同步加速推进的白山至临江高速公路(以下简称“白临高速”),则为这张交通网络补上重要一环。临江市是G331项目沿线重要的节点城市。在临江市郊的八宝隧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不断,这条全长60公里的高速建成后,不仅将白山至临江的车程从70分钟压缩至30分钟。

“白临高速提升通行效率,还进一步激发G331项目沿线的旅游潜力——不但能缓解季节性拥堵问题,也能降低汛期、冬季的交通风险。更重要的是,它将与沈佳高铁沈白段形成‘高铁+高速’的无缝衔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快进慢游’出行选择。”白临高速副指挥长赵振东说。

如今,G331项目已与集桓、鹤大、白临、松长等高速公路,敦白、沈佳高铁沈白段、长珲城际铁路,长白山机场、延吉机场等交通枢纽全面连通,形成了一张覆盖通化、白山、长白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区的9个边境县(市、区)、25个乡镇、216个边境村、12个口岸的立体交通网。

这张交通网既是便捷的“快进”通道,也是深度的“慢游”纽带,让边境地区的山河美景与文化底蕴,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脉络真正“活”起来。

文旅交响:诗与远方的完美交融

G331项目建设不止于“通”,更重在“美”。沿着新修的公路前行,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新建的旅游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为旅途增添别样风景。

在G331项目集安段K295+880处,一段300余米长的红色路面格外醒目。当车辆以40公里时速驶过,熟悉的音乐旋律便会响起。

G331项目集安段音乐路面

“这是音乐路面,通过切割不同间距、深度及数量的发音槽实现的。”中交二航局技术人员介绍,轮胎摩擦、震动等产生的‘噪声’,汇合成音乐旋律。该技术将工程与声学结合,让音乐旋律随车轮流淌。

G331项目也是一条文旅融合的风景线,沿线服务区将历史、民俗与自然景观融入建筑中。

作为G331项目全线规模最大的站点,长白山旅游驿站占地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以“天池之境”为主题,中庭穹顶轮廓模拟天池形态,外立面线条呈现雪花晶体纹理,在展现长白山雄浑气势的同时,传递出自然的浪漫气息。

其他服务区同样各具特色:太极湾旅游驿站的“神鸟腾飞”造型,让旅客感受吉林厚重的历史;依江而建的龙山湖旅游驿站采用“折纸船”设计,呼应鸭绿江渔猎文化;鸡冠秀峰旅游驿站以唐风建筑展现“大唐气韵”;军舰山旅游驿站则以“舰艇”造型锚定山水间……

为提升交旅融合体验,G331项目全线规划92处服务设施,包括8个服务区、40个停车区、23个观景台,提供休憩、观景等多元服务功能。根据交通流量和旅游出行特点,这些设施实现“1小时停车如厕、2小时加油充电”,做到“有景即可停、停车可打卡、需求全响应”,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便捷舒适。

“这些服务区可不是简单的‘歇脚点’。”吉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沿线规划布局的综合服务区,不仅配备停车场、充电桩、卫生间等基础功能,还深度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让游客“停下来、慢下来、留下来”。

 

初审:佟焱

复审:张洋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