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人”,就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制作出各种人物造型的工艺品。朝鲜族的“糯米人”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致力于传承与推广朝鲜族“糯米人”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张巧卉。
在和龙市的一处居民区内,张巧卉正在专心致志地制作“糯米人”。她一边细致地塑形,一边认真地雕琢,从她娴熟的手法中可以感受到从容与专注。书桌一角整齐摆放着各种材料,乍一看似乎是普通的黏土,其实是由糯米粉制成的材料。朝鲜族“糯米人”制作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巧卉说:“这个就是用糯米粉和淀粉混合出来的。这个颜色并不是面团本身的颜色,是我们后期,因为要完成工艺品嘛,所以我们往里面加了丙烯颜料,这样可以让颜色能持久一些,但是这个是不能食用的,这样能保持得更久一些,咱们做工艺品就可以一直存放。”
今年36岁的张巧卉,是朝鲜族“糯米人”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大学时,张巧卉的专业是平面设计。毕业后,她在北京学习了两年,将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融入传统技艺当中,使原本用于食用的糯米工艺得以转型为精致的艺术品。2018年,她回到家乡,创办了延边鼎泰商贸有限公司,开始研发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张巧卉说:“可以在市场流通的商品,就已经将近上百种了。包括摆件、钥匙扣、书签、冰箱贴,就是当代年轻人喜欢的,和能接触到的一些品类是都有的。”
这一天,张巧卉与公司员工一同来到了延吉市公园街道园月社区,开启了一场特别的体验活动。自今年3月起,张巧卉便与延吉市公园街道合作,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定期组织研学实践、技艺培训等活动。
通过“糯米人”技艺体验及多样的文化活动,居民们在家门口便能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在延吉市公园街道园校社区的二楼里,大家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手工制作。这里是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的“糯米人”就业孵化基地。通过就业孵化基地,张巧卉积极吸纳残疾人、全职妈妈等人员就业,同时还组织培训班,努力提高居民的职业技能水平。截至目前,已为20多名居民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延吉市公园街道园校社区居民李菁说:“因为孩子送去幼儿园之后,我也没什么事儿,在家挺无聊的,这样找个事儿干,自己也挺满足的。”
目前,张巧卉创作的“糯米人”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不仅在州内各县市销售,还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张巧卉为这门传承多年的传统技艺注入了新活力。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朝鲜族“糯米人”技艺焕发出崭新的光彩。(记者:金东元)
初审:洪涛
复审:张洋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