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农民日报3版刊发《延边古树驿站的兴边故事》。
沿G331国道驶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三合镇三合村,一片葱郁间矗立着一个总投资500万元、占地6009平方米的古树驿站。11棵百年黄杨古树在此扎根数十载,曾是边境岁月的无言见证。如今古树与醇厚咖啡香交织,不仅成了自驾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更藏着青春守边、产业兴边的动人故事。
驿站的灵魂,是古树与咖啡的奇妙碰撞。踏入驿站,11棵枝干遒劲的黄杨古树率先映入眼帘,这种喜暖植物能在冬季漫长的东北扎根生长,恰如边疆守护者的坚韧。树下咖啡区绿意盎然,屋顶观景台视野开阔,帐篷露营区温馨惬意,黄杨古树、醇香咖啡与图们江的波光、国道的车流构成绝美画卷。这里的饮品与周边制品也十分有特色——米酒咖啡、松茸咖啡等延边特色咖啡香气浓郁,咖啡面膜、松茸糖等“限定款”伴手礼也广受欢迎。
驿站的温度,源于一群“00后”的青春坚守。运营驿站的“小白杨”团队由11名来自8个省份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组成,他们每人认领一棵黄杨古树,践行着“一心一意守边疆”的誓言。自驿站营业以来,这批年轻人就在各自负责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会照顾不同顾客的需求,例如给老年游客准备更清淡的咖啡,以符合他们的口味。”驿站团队成员牟柏羽告诉记者。
驿站的深意,藏在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中。驿站以“家”为设计理念,既呼应黄杨树“家庭”的和谐意象,更彰显守边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民俗文化展厅里,“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的守边故事通过实物娓娓道来,“戍边誓言”打卡墙前常有游客驻足。作为龙井市“生态+文化+边境”旅游品牌的重要节点,驿站串联起国门、望江阁、太空舱民宿等景点,为自驾游客提供休憩、打卡、集散及精神宣讲服务,未来更计划延伸木栈道至国门、增设电瓶车接驳点。
这杯咖啡的背后,是延边咖啡产业的蓬勃生态。虽不产咖啡豆,延边却坐拥超950家咖啡经营主体,通过“咖啡+”模式延链补链,形成融合旅游、民俗、文创、美食的多元产业格局。从黄杨树下的青春驿站,到遍布全州的特色咖啡馆,一杯杯融合风物与情怀的咖啡,正成为兴边富民的重要力量,让边疆的烟火气更浓、发展路更宽。
初审:佟焱
复审:张洋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