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大家都不陌生,可“共享小屋”您听说过吗?眼下在延吉市,不少街道社区都有了“共享小屋”,这小小的空间到底有啥新鲜内容?跟随记者去一探究竟。
延吉市环卫工人姚艳波说:“歇歇脚,喝水,充电,就像自己家一样。”延吉市公交集团驾驶员许传贵说:“休息时间可以到这打杯热水,有些人是带饭的,这还提供微波炉,对我们驾驶员来讲是非常方便的。”
随着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推进,延吉市不少社区发现,居民和户外工作者缺少一个可以临时休憩并具备充电、饮水、如厕等基本功能的空间。今年,延吉市北山街道丹青社区推出了“共享小屋”公益服务项目,腾出空间设置了舒适的桌椅,并购买了饮水机、微波炉,充足的电源插座也驱散了“断电焦虑”。延吉市人大常委会北山街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汲长雷说:“随着周边居民的深入了解,大家纷纷把自己家中的书籍、常用的工具、棋牌以及球类等娱乐设施带到了‘共享小屋’,让我们现在的“共享小屋”真正地‘共享’了起来。”
各个社区还结合自身特点打造“一屋一特色”的服务矩阵。在延吉市北山街道丹光社区,每周一,“共享小屋”都会推出公益早餐,社区居民在免费享用早餐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随手捐”活动,善款用于慈善公益事业。
夜幕降临,在延吉网红弹幕墙对面,延吉市公园街道的“共享小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小屋除了可以供游客休憩、补水充电、行李寄存外,还提供免费盖章、旅游推荐等服务。延吉市公园街道园法社区志愿者许环媚说:“很多美食啊,您想看什么,我们街道准备了小册子。”延吉市公园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艾昕焕说:“我们辖区的商户企业为我们赞助了延边特色的米酒、泡菜、明太鱼,还有冷面汤等特色的延边本地食品,供来延游客品鉴。”游客王宇说:“行李放这,我出去玩就非常方便,然后我手机没电了,我也能给我手机充电,这小屋别看小,但是太有用了。”游客余翔说:“我们能深切体会到当地人对我们外地人的这种服务,特别棒。”
截至目前,延吉市共建成“共享小屋”53个,切实解决了户外劳动者“休息难”、游客“应急难”、居民“活动难”的痛点,提升了城市民生的温度。(记者:朴永杰)
初审:洪涛
复审:张洋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