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风光正好,八方游客汇聚于“延”,感受边疆风情。作为延边地区重要的医疗保障力量,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始终以“守护生命”为己任,在游客遭遇急危重症的关键时刻,凭借高效协同的多学科团队、精湛过硬的医疗技术与充满人文温度的照护服务,为远方游客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
跨越国界的“心”急救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凭借高效协同的应急响应、精湛过硬的医疗技术与充满人文温度的照护服务,成功为一名突发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的外籍游客实施介入手术,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患者康复出院之际,通过翻译软件动情称赞:“你们把我从很小的生存比例中救了回来!”
时间回溯至7月31日,这名外籍游客在龙井市参加活动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的危急状况。现场人员第一时间展开急救,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给予高流量吸氧及肾上腺素注射;在心肺复苏不间断的同时,患者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接受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治疗。
然而,患者病情仍不容乐观——心电监护显示其反复出现心室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经当地医院积极抢救,患者虽恢复自主呼吸与窦性心律,但始终处于昏迷状态,且伴随血压下降、心率升高的不稳定症状。为争取最佳救治时机,当地医院立即联系我院开通急危重症救治绿色通道。
当日下午5时许,患者被顺利转运至我院急诊医学科。急诊团队迅速评估病情,心血管内科专家会诊后,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随即为患者实施药物溶栓治疗。但治疗效果未达预期,患者病情仍处于高危状态,若不及时干预,随时可能再次面临生命危险。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面对复杂病情,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李香团队果断决定:立即为患者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手术。8月1日0时许,手术正式开始。在介入诊疗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副院长金雄杰与李香主任医师、金炫医师组成核心诊疗小组,三人精诚协作、精准操作,成功为患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一次打通“生命通道”。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精细化监护与治疗,经医护团队精心照料,其生命体征逐步趋于稳定,为后续康复奠定坚实基础。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心血管内科病房(一)接受系统性心脏康复治疗与专业护理。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身体状况及外籍身份,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心脏诊疗方案,既保障治疗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又充分考虑其跨文化就医需求,让患者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此次救治不仅考验了科室医护人员对高危心血管疾病的应急处置与精准治疗能力,更充分彰显了我院在国际患者医疗服务领域的综合实力。”心血管内科主任成宪武教授强调,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将持续优化急危重症救治流程,不断精进医疗技术水平,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以更高标准守护患者健康。
跨越国界的“脑”急救
无独有偶,近日,一名来延旅游的外籍游客突发急性脑卒中,我院卒中团队迅速响应,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凭借精湛医疗技术与细致人文关怀,成功为患者实施取栓手术,助其转危为安,康复出院。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治中,医护人员不仅展现了精湛的医疗技术,更以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温暖了异国患者的心。
这名外籍游客是在旅行途中突然出现言语不清,伴随右侧肢体无力等典型中风症状。家属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将患者紧急送往我院救治。卒中团队接诊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跳过繁琐流程,直接进入卒中救治程序,经过精准评估,团队确定立即为患者进行急诊取栓手术。
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克服语言沟通障碍,通过简单英语、肢体语言和专业翻译工具确保医疗指令准确传达。主刀医生关宏锏凭借精湛技术成功实现血管再通,恢复了脑部供血。术后第二天患者转至神经医学中心2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
考虑到患者身处异国、语言不通,护理团队主动延伸服务边界:护士长金美兰主动承担起日常翻译工作,每天耐心与患者沟通病情、讲解注意事项,成为医患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为贴合患者饮食需求,护理团队还主动为其订购特色餐食、帮忙加热饭菜,用细节传递温暖。
“我们不仅要治疗疾病,也要抚慰患者心灵。”金美兰护士长表示,面对外籍患者,我们更要展现中国医护人员的专业和温度,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关怀和尊重。
经过一周多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的言语功能、肢体力量逐步恢复,各项指标均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当天,患者及家属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反复道谢:“谢谢中国医生!谢谢中国护士!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份恩情我们永远记在心里!”
这些外籍游客救援案例的成功,是医院多学科协作能力、急危重症救治水平与国际医疗服务能力的集中展现。未来,医院将继续发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以更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更精湛的医疗技术实力、更温暖的人文关怀服务,为包括外籍人士在内的所有患者筑牢健康防线,让“生命绿色通道”始终高效畅通、守护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