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病毒潜伏在人体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沿神经纤维扩散到皮肤,引起簇集性水疱和剧烈疼痛。皮疹愈合后,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这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得了带状疱疹到底该去哪个科?
很多人患上带状疱疹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去皮肤科,这非常正确。但当疼痛持续不缓解时,很多人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其实,皮肤科和疼痛科是处理带状疱疹不同阶段的“黄金搭档”。
用一句话快速区分:
皮肤科:主要治疗“皮肤”上的问题(皮疹、水疱)。
疼痛科:主要治疗“神经”里的问题(剧烈疼痛、后遗神经痛)。
科室 |
皮肤科 |
疼痛科 |
就诊重点 |
皮肤表面的病毒活动 |
皮肤下的神经损伤 |
患病时间 |
急性期(发病初期1个月内) |
亚急性期&慢性期(发病1个月后,尤其是疼痛持续时) |
治疗重点 |
抗病毒、防感染、促愈合 |
控疼痛、防慢性化、修复神经功能 |
主要治疗手段 |
•口服/外用抗病毒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抗生素药膏 •物理治疗 |
•神经阻滞疗法•脉冲射频神经调节•脊髓电刺激(SCS)•药物综合管理(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
治疗目标 |
让皮疹和水疱尽快干涸、结痂、愈合,不留皮肤疤痕。 |
打断疼痛恶性循环,缓解剧烈疼痛,预防和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
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您不确定时,可以先挂皮肤科的号,并向医生咨询:“我的疼痛很厉害,是否需要同时会诊疼痛科?”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总是最稳妥的。但是朋友们请注意,对于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或者皮损面积较大、皮疹前驱疼痛时间较长的患者,要尽早就诊疼痛科进行疼痛干预,无需等到1个月后,应在看皮肤科的同时,尽快咨询疼痛科,因为早期有效的疼痛干预是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关键。
疼痛科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哪些特色方法?
对于中重度及顽固性带状疱疹导致的神经痛,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神经阻滞疗法: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和少量激素到受累神经周围,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减轻炎症反应。
脉冲射频治疗:利用脉冲电流调节神经功能,改变疼痛信号传递而不破坏神经结构。
脊髓电刺激:俗称“疼痛起搏器”,是一种先进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它通过在脊髓硬膜外腔植入一根精细的电极,释放微弱的脉冲电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干扰”和“覆盖”上传至大脑的异常疼痛信号,从而从根本上缓解慢性顽固性神经痛,属于一种可逆的、生理性的调节。它并不破坏神经结构,而是通过电流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将其从异常的“亢奋”状态重置回正常的“静息”状态。这项技术能够精准地将刺激区域与患者复杂的疼痛范围(如胸前、后背、腹部)相匹配,提供不同频率的刺激模式(如高频、爆发式),满足不同疼痛性质(如灼痛、刺痛)的需求,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通过植入泵和导管系统,直接将镇痛药物输送到脊髓周围,提高疗效同时减少全身副作用。
这些介入治疗方法需要在疼痛科医师评估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用方案。
认识小误区——带状疱疹一生只会得一次?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首次感染,皮肤上多以水痘形式表现,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被完全清除,而是会长期潜伏在感觉神经节中。当人的免疫系统在控制初次感染后,病毒会处于休眠状态。虽然大多数人不会频繁复发,然而,在免疫力下降、年龄增长、压力增大或生病等情况下,病毒可能被再次激活,导致带状疱疹的复发。《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复发率在1%~6%,如果年龄比较大并且合并一些基础疾病,或者自身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比如HIV患者)的复发率会更高。
因此为了减少带状疱疹初次发作和复发,尤其是40岁或50岁以上的人群,推荐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国产疫苗获批用于40岁以上的人群,进口疫苗获批用于50岁以上的人群。带状疱疹疫苗能够帮助免疫系统更有效地控制病毒,从而降低发病(包括复发)的风险。
即使曾经患过带状疱疹,仍建议接种疫苗,以防止复发。接种前请咨询专业医务人员,了解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带状疱疹: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适度锻炼,保持良好心态
·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身体一侧出现带状排列的皮疹或水疱
·皮疹伴有明显疼痛或灼热感
·皮疹愈合后疼痛持续存在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
专家简介
李美睿
疼痛科主治医师
专业特长
擅长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中枢性疼痛、残肢痛及幻肢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及微创介入治疗。
中国疼痛医师协会吉林省疼痛分会委员,吉林省疼痛医学会延边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疼痛疾病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