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9月23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召开2025年度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项目派驻工作部署会议。医务处、医联体办公室及各职能部门下乡帮扶人员齐聚会场,围绕基层诊疗能力提升、专家下沉机制优化等核心议题明确工作路径,为区域医疗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锚定目标:构建全链条帮扶体系
会上,医联体办公室主任郑粉善率先解读《部署2025年万名医师工作目标》,系统阐述医联体建设的战略意义。她指出,当前基层医疗仍面临黏合度不足、人才短缺等现实挑战,2025年将以“能力提升、机制健全、服务同质”为核心目标,通过三大举措破解难题:一是建立“连续坐诊+定向带教”机制,优化专家下沉时间安排,确保帮扶连续性与实效性;二是完善监管考核体系,将手术量提升、科室建设成效等纳入评价,杜绝人员资源浪费;三是推广帮扶经验,通过分级诊疗联动实现“大病善治、小病精治”的基层服务格局。郑粉善强调:“要让专家下沉从‘短期支援’变为‘长效赋能’,真正激活基层医疗的内生动力。”
二、聚焦实效:病种管理与科研协同并进
医务处处长俞成林围绕医联体工作的战略重点展开阐述。他指出,2025年的帮扶工作将以“病种攻坚+科研赋能”为主线,聚焦基层诊疗的薄弱环节,重点推进肿瘤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与转诊通道建设。依托科室主任牵头的技术团队,将有效提升基层医院对高危病种的识别与处理能力。俞成林特别强调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他表示:“要将临床帮扶与科研攻关深度融合,让每一份病例都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宝贵资源。”同时,他提出要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与工作量规划,通过建立和谐协作的帮扶关系,为业务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保障:规范差旅管理护航基层工作
计财处科长金银姬对修订后的《医院差旅费管理办法》进行专项解读,针对医联体工作占比高、涉及面广的特点,明确了差异化补助标准。她详细说明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等报销细则,强调电子发票实名制与票据合规性要求,在保障帮扶人员待遇的同时筑牢经费节约防线。“规范差旅管理不是约束,而是为了让每一笔经费都用在基层帮扶的刀刃上,让专家下沉更无后顾之忧。”金银姬表示。
四、经验分享: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践路径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崔春莲结合半年驻点安图县医院的经历分享帮扶心得。她通过解剖教学、手术带教等方式,成功培养2名能独立开展手术的基层医生,生动诠释了“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针对下级医院梯度建设不足的问题,她提出“设备培训+技术攻坚”的解决方案,强调帮扶要精准对接需求:“基层需要的不是‘走马观花’的指导,而是能扎根生长的技术力量。”
此次会议构建起“目标引领、机制保障、实践支撑”的医联体工作新格局。我院将以2025年度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项目派驻工作为抓手,持续深化专家下沉、技术帮扶与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医疗服务从“同质化”向“高品质”跨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