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痛”有多狠?吃饭洗脸都会触发“疼痛开关”,他们这样找回舒心日子
2025-10-15 19:10
延边广电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三叉神经痛,这个被患者称为“天下第一痛”的疾病,发作时疼痛如刀割、似电击,让患者痛不欲生。当脸上的“疼痛开关”被反复触发,吃药也挡不住那阵阵“闪电突袭”时,就该琢磨要不要请医生给神经来场“精准调节”了。
这些信号出现,别再硬忍疼痛
药物效果越来越“敷衍”:初期几片药还能换几天安稳,后来剂量越吃越大,止痛时间却越来越短,甚至刚吃完药,碰下鼻翼又疼;副作用还先找上门,头晕犯困成日常,连端杯子都小心翼翼。
生活被疼痛“绑架”:吃饭、刷牙、说话都成了“高难度挑战”,不敢笑、不敢动,连基本的生活质量都受到影响,人也被频繁疼醒而影响睡眠。
检查明确“病因靶点”:通过头颅核磁等检查,发现疼痛是神经被血管或其他组织压迫导致——就像电线被压短路,吃药只能临时“维稳”,没法解决根本问题。
怕手术?成熟技术早让“担忧”落地:不少人一听“颅脑手术”就慌,但现在针对三叉神经痛的诊疗早已不同:微创理念+成熟技术,能精准解决问题,不用再被“高风险、大创伤”的顾虑困住。
精准解痛:先找病因,再下“良方”
临床上,三叉神经痛主要分两类:继发性多由颅内肿瘤、炎症等引发,需通过头颅核磁细致排查;原发性占比更高,多因三叉神经被周围异常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导致神经传导“乱码”,进而引发疼痛。
面对三叉神经痛,“盲目忍”或“乱用药”都不是办法。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黄宪团队的思路是:先“精准找因”,再“对症施治”——通过完善头颅核磁等检查,明确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再根据病因制定个性化方案,从根上切断疼痛信号。
对于因血管压迫引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常用的有效方式:通过微创手段,将压迫神经的血管轻轻挪开,或为神经“减压”,让神经传导恢复正常,从源头解决疼痛问题。
案例1:一名66岁的男性患者受左侧三叉神经痛困扰多年,疼痛症状反复出现,近段时间症状有所加重。同时,其伴有二十余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需胰岛素治疗)及脂肪肝,身体基础状况较为复杂。
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后,经检查明确其左侧椎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扭曲压迫三叉神经。针对这一病情,黄宪团队为其实施了左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该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缓解,饮食等日常生活状态逐步改善,住院观察8天后顺利出院。
案例2:一名63岁的女性患者受右侧三叉神经痛困扰5年,近半个月疼痛发作频次增加,进食时需忍受疼痛,逐渐影响进食意愿;同时因担心触发疼痛,日常口腔清洁频率大幅降低,清洁时还常伴随疼痛、牙龈出血等情况。
黄宪团队为其完成检查后,明确病因是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随后为其实施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该患者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手术伤口疼痛感较轻,当天尝试触碰右侧面部时未出现明显疼痛。
术后第二天,其已能正常进行口腔清洁,且清洁频率恢复正常;住院观察9天后顺利出院,出院时表示此前因疼痛不敢正常食用部分食物,如今症状改善,期待恢复正常饮食。
别让疼痛耗着!及时就医是关键
如今,两位患者能安心享受退休时光,能开心吃美食,“天下第一痛”再也没打扰他们的日子。其实,不少被三叉神经痛困扰的人,都像曾经的他们一样,在疼痛里“硬扛”,却不知道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就能摆脱折磨。
如果您或身边人正被这种“天下第一痛”困扰,别让疼痛磨掉生活的底气。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或许就能像他们一样,重新找回不用怕“疼”的舒心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