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感恩奋进十年路 踔厉同心谱新篇】团结的延边,幸福的延边!
2025-07-15 16:55 延边日报

深情厚望,牢记心间;山河为卷,奋斗作笔。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延边大地激荡起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延边发展的把脉定向、指路引航,体现了党中央对延边的重视和关怀,延边人民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忠诚之志、奋进之力,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全州各项事业跨越赶超、争先进位,努力在延边这块广袤大地上,书写团结奋进的新华章,开辟振兴发展的新天地。

多彩延边,哪一种故事最鲜活动人?奋进延边,哪一种力量最恒久澎湃?

答案,藏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烟火气里,藏在“心手相牵,团结如钢”的奋进路上。

打开祖国的版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如一颗璀璨明珠,在“鸡嘴尖”上光彩夺目、熠熠生辉。1952年自治州成立以来,延边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团结佳话。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发源地、唯一连续五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的民族自治州,延边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当新时代的浩荡东风拂过壮美山河,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催征号角响彻边疆大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延边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延边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有形有感有效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领航定向,行稳致远。2023年12月17日,中共延边州委召开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出台《中共延边州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决定》,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旗帜鲜明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州各项工作的主线,全面加强对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组织推动,确保延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锚定目标,整体发力,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纵深推进“十大行动”,举全州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

政治引领,压实责任,坚持落实“四个第一”政治要求,健全完善“五个纳入”工作机制,确保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折不扣抓落实;

制度保障,法治护航,2023年4月20日,新修订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施行,如今正探索制定《延边州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条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向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

全面巩固、持续提升,巩固夯实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工作基础,大力推进人人参与、处处有形、事事可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建设;

……

于传承中拓新境,在守正中求突破。全州上下同心同德聚合力、同向同行谋新篇,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天地。2024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延边州有3个集体和3名个人获得表彰,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名列前茅。目前,全州8个县(市)全部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夏日的延边,繁花似锦,岁月安然。

6月18日,“山河永固丹心戍边”——吴禄贞守土保国主题展在延吉边务督办署旧址启动。

一幅幅文献史料从时光深处走来,一处处复原场景将战火烽烟重现,凝结着先辈们抵御外敌入侵、捍卫国土主权的家国情怀,激发着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精神相通的深切共鸣。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从长白山下到图们江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走进延边博物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延边历史文化陈列,人们不难了解延边的“前世今生”。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彩的文化风韵、雄浑的红色气息,更有建州以来延边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的不懈耕耘……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延边博物馆内每一处陈列、每一件展品都激荡着跨越时空的深沉回响,汇聚成各民族在延边大地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万千气象。

一馆之内,可见延边各族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可见各民族心靠得更紧、情融得更深,团结奋进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强大,可见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斐然。

今年,延边州进一步探索更加富有成效地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提升行动,着力完善一批工作机制、升级一批工作阵地、拓展一批宣教内容、搭建一批平台载体、选树一批典型经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新提升、取得新突破。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盛夏时节,夜幕降临,晚风清爽。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居民钦敏颖吃过晚饭后,夹上小马扎,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

“着急忙慌地干啥去?”邻居崔英顺好奇地问。

“社区电影要开演了,得快走两步。走吧,咱一起去!”说完,俩人挎着胳膊有说有笑地一路小跑,向社区的露天电影院赶去。

丹英社区曾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称号,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200余项,是全州“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的样板。多年来,丹英社区各族居民在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淑清的带领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同将社区大家庭建设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各族群众共同生活的社区既是安居乐业的温暖家园,也是凝聚各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纽带。

2024年,我州总结提炼、复制推广丹英社区经验,以“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为主要内容,建设19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让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

延边州坚持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从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做起,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深入实施互嵌交融工程,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当绿意漫卷图们江畔,延边大地一半是长白林海的清凉写意,一半是民族风情的滚烫诗篇。

今年夏天,我州以“全域、全季、全时、全链”为理念,精心设计、创新推出266条主题旅游线路,将大美延边的山水画卷、民俗风情与时代脉动完美结合,诚邀八方游客共赴“诗与远方”的约定。

从珲春防川“一眼望三国”的辽阔壮美到和龙光东村稻浪翻滚的农耕记忆,从延吉网红弹幕墙的都市律动到长白山巅的冰雪奇缘……每条线路都是文化基因与自然禀赋的有机重组,每处景点都升腾着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寻常烟火。

在延边,190个“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120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校、3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和30个旅游促“三交”基地如星火般遍布城乡,处处释放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气度神韵,各民族在全方位交融互嵌的格局中生动诠释着“中华一家,情深意长”。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从G331国道驶入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沿着传闻中的“最美乡道”一路穿越原始密林、饱览青山绿水,便来到位于边境线上的二道白河镇奶头山村。

“环境太好了,真想在这儿好好住两天!”“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地方还有这样的世外桃源!”……游客们一边拍照打卡,一边由衷赞叹。

朝鲜族阿迈洪春子与村里的几个老姐妹刚刚结束“画图”游戏,玩得十分尽兴,在回家的路上与游客热情地打招呼。

“村里人来人往的有生气,我们看着心里高兴。”洪春子说,年轻时为了供养老人和三个孩子,她和丈夫在外打拼多年,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十年前,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65岁的她才下定决心回到村里养老。

“多亏回来了,要不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回村后的十年里,洪春子见证了奶头山村作为“长白山第一村”国家2A级风景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蝶变,也在自家生活品质随着村子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尝到了日子越过越富的甜头。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河水,可如今奶头山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吃法”却大有不同。村民们有的开办民宿、农家乐,有的养殖“溜达”鸡、鸭、鹅,有的在庭院里种植了更多瓜果蔬菜,有的上山挖野菜、采蘑菇,有的则在家门口摆摊卖起特色小吃、民俗工艺小物件儿……端起“金饭碗”,吃上“旅游饭”,2019年至今,奶头山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00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奶头山村日均接待研学旅行1800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40余万元。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开关”。多年来,延边州坚持以兴边富民为支撑,着力推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让“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提速度增效益,打通稳得住能致富的幸福之路。延边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任务,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千方百计提速度增效益。加快推进延吉机场迁建、珲春至防川高速、汪清至牡丹江高速、和龙明岩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积极培育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生物制药、新材料、医美等“五新产业”,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成功获批,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条条务实的改革之策,一项项有力的攻坚之举,让改革发展更加充分地彰显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义。

兴产业聚人气,打造千里边关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延边州坚持把乡村振兴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创新设立州兴边富民促进局,加快推进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抢抓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进边疆”“万企兴万村”行动契机,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幅幅党建强、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惠民生增福祉,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延边州坚持把解决各族群众民生问题作为重要任务,锲而不舍惠民生增福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实施民生提升行动、落实民生任务,努力把解决民生“难点”变成促进社会进步、增进民族团结的“支点”。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管道设施改造升级。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结合全州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改造农村厕所。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吉大高中延吉分校”挂牌招生,吉大一院敦化医院、吉大三院安图医院挂牌成立。忠实践行“两山”理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打造山青水绿天蓝的美丽家园;加快建立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实现保护和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加快生态价值转换,更好实现生态富民,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生态福祉。

没有比“共同”更深情的密码,没有比“团结”更稳固的基石。在延边这片美丽的热土上,镌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足迹,洋溢着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写满了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灿烂诗篇,这是延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由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延边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延边新篇章凝聚更广泛的人心、汇聚更磅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