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十年跨越:延边农业转型升级 奋力书写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7-17 17:37 延边广电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十年来,延边州始终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坚持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引领,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延边农业不断转型升级,奋力书写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壮大农业总量,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延边州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黑土地保护,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2024年,全州建成高标准农田28.6万亩,粮食产量达38亿斤,实现“七连增”。

围绕“土特产”资源优势,延边州重点发展以木耳、桑黄为代表的食药用菌产业,推动延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与产业集群建设。同时,积极拓展农旅融合、边境贸易、电商助农等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业龙头企业。

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延边州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2024年,全州新建农村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项目287个,新建农厕2042户。实施“八拆”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垃圾处理、美化亮化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年新建农村公路125公里,整治“畅返不畅”公路358公里,进一步打通乡村“毛细血管”。

延边州促进农民增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小额信贷、庭院经济、消费帮扶、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雨露计划+”等扶持政策,确保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长。2024年,1.96万名脱贫群众参与庭院经济发展,519户912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册外地”有偿使用、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有效提高农民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全州134户民营企业实现与边境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黑土地保护提质增效,筑牢农业发展根基。延边州坚持保护性耕作养地、还田回收节源并举,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全面提质增效。敦化市江源镇十八道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成为全州推进“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建设的缩影。汪清县创新开展“科学保护人人受益,黑土良田代代相传”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破解涝洼地、坡耕地等技术难题,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落地见效。

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群崛起,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延边州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特色农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州已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2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3个、州级10个,形成国家、省、州三级联动发展格局。龙井市延边黄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延边黄牛为主导产业,构建“一核引领、两翼齐飞”空间布局,覆盖3个乡镇46个行政村,总面积177.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45.7%。产业园创建期总投资44.53亿元,截至2024年底,肉牛存栏69502头,同比增长14.26%;年屠宰加工能力达10万头,饲料玉米种植面积24.3万亩,产量14.57万吨。产业园总产值达62.3亿元,同比增长5.2%,主导产业占比74%,入园企业税收达2.89亿元。延吉市人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依兰镇、朝阳川镇、三道湾镇为核心区,辐射带动1.76万亩标准化人参种植。依托空港经济开发区,打造集种植、加工、贸易、物流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吸引24家国内外知名人参深加工企业入驻,年加工能力约1万吨。敦化市大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玉米大豆轮作技术”,2024年大豆播种面积70.86万亩,产量11.68万吨。依托经济开发区,构建集制种研发、种植、加工、仓储物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推动“米改豆”试点项目落地见效。

如今的延边,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从龙井的“黄金肉牛”到延吉的“参香四溢”,再到敦化的“豆香飘远”,延边州正以产业为笔、以创新为墨,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延边州将继续牢记嘱托、乘势而上,深挖资源禀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延边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初审:鹏飞

复审:郎秋萍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