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延边大地铺展丰收盛景,全州各地抢抓农时推进秋收,农业部门同步做好调度与保障,奏响乡村振兴的丰收乐章。
走进位于图们江畔的和龙市崇善镇记者看到,稻浪翻滚,60多年前,这里的群众以“倒虹吸”技术凿出17.7公里的元峰渠,引图们江水灌溉600米高岗台地,旱地变稻田。如今这里产出的富硒大米营养价值高、口感醇香,形成品牌并走向全国。和龙市崇善镇古城村种粮户苗洪成说:“你看看他这个籽粒现在是多饱满呢!”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村委会主任秦绪峰说:“村里的环境好了,产业强了,还有各种福利待遇也上来啊,现在一些年轻人也看到这个村里,希望都回到村里。”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时指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近年来,“吉林大米”中高端产量从9亿斤增至26亿斤,还出台《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三年规划(2025—2027年)》,图们江流经的龙井、图们、珲春等县市也纷纷打造本地大米品牌,各水稻种植专业农场,收割机轰鸣收割水稻,确保数百亩良田颗粒归仓。
日前,在敦化市沙河沿镇马铃薯种植基地,大型机械穿梭作业,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吉林省雁鸣湖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安茂海说:“我们今年种植面积大约45公顷左右,主要以延薯13号为主,延薯13号的产量每公顷能达到10万斤左右,预计今年价格也有所上涨。”
近年来,我州农科院一直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因素,先后筛选培育出多个优质高产品种,并积极推广至全州主要种植区,目前,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万亩。
目前全州秋粮已收获23.27%,其中玉米6.21%、大豆51.07%、水稻17.65%、其他粮食作物97.66%。州农业农村局启动秋收进度“一周两调度”机制,密切关注天气,指导农户优先收大豆、水稻,防豆荚炸裂,适时晚收玉米,增脱水时间防霉变,力争10月20日前收完大豆,10月底前收完水稻,11月20日前收完玉米。(记者:伞志华 金文哲 金鑫 金正勇 何平)
初审:洪涛
复审:张洋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