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我州珲春、汪清、图们部分地域归属公园辖区,占公园面积的68%。近年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协同管理机制、修复栖息地、开展跨境保护合作以及创新生态价值转化等有力举措,使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为我国生物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成为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理想家园。延边这片广袤的土地,正在奋力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答卷。
七月的延边林区,草木葱茏,生机盎然。雨后的山路泥泞湿滑,珲春市林业局的动保巡护队队长李东伟和四名队员,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着密林深处进发。他们的目的地,是几公里外一处架设在陡坡上的红外相机。
这台红外相机因为进水原因出现故障,李东伟他们在报告后将相机卸下,带回去修理。攀爬、涉水,是他们工作的常态。鞋子早已湿透,林间的蚊虫在耳边嗡嗡作响,但他们的脚步没有丝毫停歇。珲春市林业局辖区内共有1710台红外相机,李东伟和队员们每天至少要步行4小时以上,对这些红外相机进行日常巡护。这片广袤山林,是东北虎豹的家园,而他们,就是这片家园最忠诚的守护者。
珲春市林业局动保巡护队队长李东伟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们都是开展这种巡护工作,除了巡护执法、设备维护之外,野生动物还有一些救护(工作),还有一些重点区域、村屯这种社区的宣教。”
自2021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李东伟欣喜的发现,最近五年来,公园内的生物种群越来越丰富。
珲春市林业局动保巡护队队长李东伟说:“在巡护的时候,经常能见到梅花鹿、狍这些有蹄类动物,还有赤狐、狗獾、貉等这些动物,就是随着工作的深入,野生动物的种群有了很大的恢复。”
李东伟只是我州几千名巡护员的缩影。他们的每一个脚印,都汇聚成了守护这片公园的坚实力量。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珲春、汪清、图们部分地域是名副其实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公园整合了19个自然保护地,通过恢复破损的栖息地打通了虎豹迁徙的关键廊道,生态系统保护不断升级。园内共设近3万个监测终端,能够实时“看见”虎豹行踪。“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现已采集各类数据6500余万条,累计监测东北虎2.6万余次、东北豹3.4万余次。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综合业务处处长陈晓才说:“采用大数据,物联网,自动识别AI,野生动物自动识别这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体化监测系统,使我们的野生动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处于一个统一的科技平台的管理下,实现了看得见虎豹,管得住人的这样一个目标。”
智慧与汗水的浇灌,换来了生态家园的丰硕成果。在成效上,我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园内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已由试点初期的27只和42只,分别稳定增长至70只左右和80只左右,梅花鹿、野猪等虎豹主要猎物种群数量实现翻番,森林覆盖率高达97%以上,公园拥有野生脊椎动物397种、高等植物884种,是欧亚大陆同纬度地区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通过大力引导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价值转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场景不断上演,规划中的多条生态旅游线路正齐头并进,为延边的生态旅游注入源泉活力。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综合业务处处长陈晓才说:“围绕这个地域的特色,发展我们的科普研学,自然教育,生态游憩,自然体验,森林康养等这些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业,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共同协调。”
虎豹归山林,家园万木春。作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核心承载区,延边不仅是这项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守护者,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和坚定示范者。展望未来,延边将继续扛起这份国家使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新时代的“虎豹故事”,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不负时代的优异答卷。(记者:王婧 朴永杰 金鑫)
初审:于娜
复审:李雪梅
终审:郭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