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胰岛素总打不好?血糖控制不佳?康复医学科护士手把手教您关键技巧!
2025-07-14 17:03 延边广电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在家自己打胰岛素,您是否遇到过这些问题:血糖忽高忽低?注射部位硬结疼痛?或者根本不确定自己打对了吗?别小看注射方法,它可是影响血糖控制效果的关键一环!

为规范院内胰岛素注射技术,提高胰岛素用药的安全性,同时让糖尿病患者出院后也能安全、有效地使用胰岛素,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内科十三(康复医学科、皮肤性病科)护理单元开展了一项特别行动——“胰岛素注射一对一毕业考”!确保每位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和家属,在出院前都能真正掌握这项必备技能。

患者故事:刘大叔的五年控糖弯路

刘大叔患2型糖尿病五年了,血糖一直像坐过山车,药没少吃,针没少打,效果却不理想。“以前总觉得是药不行,或者自己体质问题。”这次在康复医学科住院,细心的李旭护士长在检查他的注射部位时发现以下问题:

刘大叔注射前没有“排气”,导致注射药液剂量不准;

注射部位总固定在肚脐周围,已经出现硬块影响吸收;

拔针太快,有时药液会渗出来。

“原来这些小细节影响这么大!”在出院前几天,责任护士专门为刘大叔和他老伴儿安排了一次“特训”。护士手把手演示:如何正确安装笔芯、怎样“排气”看到小液滴、如何像摇牛奶一样“摇匀”预混胰岛素、怎样在腹部、大腿、手臂等部位科学“轮换”注射点、如何捏皮、垂直进针、停留10秒再拔针、安全处理针头……直到老两口能独立、规范地完成每一步操作。

 

 

“这次住院收获太大了!”刘大叔感慨,“护士教得特别清楚,还让我自己多练几遍给她看。现在我知道问题出在哪,回家也能打对了,心里踏实多了!”

护理单元:胰岛素安全“一对一”示教

在康复医学科,胰岛素用药安全是头等大事。患者一入院,护士就会关注您的用药情况。如果发现您使用胰岛素笔,护士会帮您把笔妥善保管在科室专用的胰岛素笔盒里(避免丢失或保存不当),并第一时间告诉负责医生。住院期间,护士会严格按照医嘱为您注射胰岛素,确保剂量精准、操作规范,患者也可以借此机会观察学习,护士会给予耐心解答。

最重要的是出院前的“一对一”教学!

这不是简单地讲解,而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使用哪种胰岛素、视力、动手能力等),由责任护士或糖尿病专科护士,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您和您家属所有必备技能:

“排气”小技巧

将胰岛素笔直立向上,轻弹笔芯架使气泡上浮,按压注射按钮排出少量药液,直至针头出现一滴胰岛素液体,表明笔内空气已排尽。

“打哪”学问大

优先选择腹部(肚脐周围5厘米外)、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不同部位吸收速度不同,腹部最快,臀部最慢,建议每次注射时更换位置,同一部位两次注射间隔至少1厘米,避免产生硬结影响吸收。

“进针”要规范

使用较短(4mm和5mm)针头时,大部分患者无需捏皮,并可垂直进针;而使用较长针头(6mm以上)时,需要捏皮和或者采取45度角进针,以降低肌肉注射的风险。捏皮进针有讲究捏皮正确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或加上中指)捏起皮肤;(错误的方法是用多个手指捏起皮肤可能会捏起肌肉层。)

控糖口诀:牢记四句话

选对部位:餐时打腹部,基础打大腿。

规范操作:摇匀、排气、捏皮、停留10秒。

严格轮换:一针一换,左右交替,远离脂肪增生。

定期复诊:定期接受糖尿病护士的注射技术指导,确保治疗效果!

教一遍不算完,一定要您或家属能自己独立、正确地操作出来才算过关!护士们都有十足的耐心,确保您“毕业”回家。

精准注射,健康未来

此外,由该护理单元李旭护士长主导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胰岛素访谈工具包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安全注射中的应用》,已成功获得医院2025年度新技术新项目立项,为提升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科一品牌,内十三在行动。护理单元的创新护理内容,加强了护理人员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全面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保证胰岛素类药品的精准注射,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同质化的护理和治疗,切实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为全民健康注入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