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他的烈士证编号是“军牺字第00001号”
2025-08-08 09:11 中国网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的烈士证是“军牺字第00001号”,儿子的烈士证是“军牺字第00003号”。父亲名叫柴世荣,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二任军长。儿子名叫柴京悟,牺牲前被任命为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职务,在赴任途中,因叛徒出卖,被日军包围,作战牺牲。父子都是在“九一八事变”后,起义投身到抗日战场。柴世荣在1944年牺牲,柴京悟的烈士证上注明牺牲在抗战末期。父亲柴世荣是抗战初期“中国国民救国军”和“东北抗联第五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十四年的抗战中,他创造了无数个经典战例,缔造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群体。“抗联十二烈士”和“八女投江”都出自他领导的抗联第五军。他用“三个坚决”塑造了他光辉的一生。

一是“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1932年6月,在抗战最紧张的时期,担任救国军旅长的柴世荣结识了党中央派到东北组织抗战的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将军,并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周保中是云南讲武堂毕业的高材生,又受党中央派遣到莫斯科学习军事,是一名绝对的军事专家。此时,柴世荣正经历投降派和战争投机分子的多重困扰,周保中的出现,使柴世荣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胜利的曙光。从此,在周保中的带领下,柴世荣一方面废寝忘食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纲领,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斗争理论和经验。同时他把学到的军事理论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经典战争故事相结合,创造出了他自己独有的一套战争艺术。“大盘道伏击战”中,他以近乎零伤亡的代价全歼了日军360人的精锐部队。时隔一天,他又夜袭前刁翎,再次以零伤亡的代价全歼了日伪守军,创造了东北抗战史上的经典战例。他是令日伪军谈之色变的“抗联飞将军”。纵观抗联时期的战斗历史,由柴世荣发起的战役都是以胜利告终,从无败绩。哪怕是与装备精良人数占优的日军发生遭遇战,柴世荣也总是能迅速稳定局面,带领部队安全退出,而且经常在撤离的过程中给追击的日军设伏,变被动为主动,让鬼子指挥官误判,从而被迫主动撤离。

周保中和柴世荣缔造的抗联第五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是抗联主力部队第二路军的基干部队。这支部队不仅创造了无数的经典战例,还支撑着东北抗战的艰苦局面。东北战场上我抗日各部队前赴后继牺牲了无数的军师团级军事和政工干部。可以说,兵员好补充,但干部却是一将难求。为了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周保中和柴世荣在人员和装备上无条件地支援抗联其他部队。特别是在柴世荣担任军长后,只要第二路军指挥部有要求,第五军总是在自己的队伍里选出最优秀的军政干部去支援兄弟部队。同时,柴世荣还根据周保中的要求把一些有一定文化或头脑比较灵活的指战员派送到苏联学习军事、战场救护和通讯技术,以备未来战争的需要。在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柴世荣领导的抗联第五军向其他部队派出众多的军政将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牺牲在了抗日战场,其中的一些人成为国家级著名抗日英烈。北满主要领导人李兆麟将军的爱人金伯文就是五军派来支援的电台通讯员。新中国成立后,抗联部队中有五人被授予开国少将,其中有四人是从柴世荣领导的抗联第五军走出去的将领,他们是李荆璞、王效明、朱光和孙三。

十四年抗战是异常艰苦的,每年的冬季,抗联将士们都是靠着吃草根树皮生存。在十四年的战争中,冻死和饿死的战士甚至比战死的还要多。但不论战争环境如何恶劣,柴世荣都坚守一个信念,那就是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打败日本侵略者。即使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八年时间里,他依然矢志不移。因为他坚信,只要日本鬼子还在中国的领土上,党交给的这一光荣任务便不会改变。哪怕是战争进行到最艰苦时他身边仅剩几个人,他也不曾动摇分毫。后来部队到苏联整训,他依然多次打报告要求回到东北战场抗击日寇。在苏军别有用心之人想改编抗联教导旅为苏军情报部队时,他坚定地站在周保中身边,维护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抗联的绝对领导。

二是“坚决不做亡国奴”。柴世荣将军1894年12月12日(农历)生于山东省胶州市洋河镇魏家庄,1899年迁居吉林省和龙市,起义前一直生活在这里。日俄战争后不久,日本便对和龙市进行了殖民统治,通过设立的领事馆和公安局奴役这里的人民。青年时期的柴世荣每天面对的都是苦难的被压榨下生活的原本是这片领土上主人的中国人。他苦闷、彷徨、不知道何去何从。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后,柴世荣毅然毁家纾难带领全体家人和旧部走上抗日战场。柴世荣的原配妻子柳素清在1931年12月28日随夫起义后,她在部队中主动承担起了救护伤员,洗衣做饭的工作,在困难时期还担任安抚战士的重任。1936年6月根据党的安排,她陪同儿子儿媳和两个女儿以及孙子到莫斯科工作和学习。1940年回国在延安中央直属机关工作。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期间丈夫、儿子、儿媳和小女儿相继牺牲。接连的打击让老人家身体倍受伤害,1958年常年被疾病折磨的柳素清在武汉逝世。柴世荣共有三个弟弟,二弟柴兆腾及两个儿子在抗战初期便先后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三弟柴兆德因身体虚弱且胆小被柴世荣从战场劝回,活到上世纪90年代。四弟柴兆信因涉嫌叛变被柴世荣亲手枪毙。在枪毙这个他最喜爱的小弟弟时,柴世荣用匕首削去了自己左手一截小手指,并把它塞在弟弟的上衣口袋里,让他带着去见天堂里的父母。他告诉柴兆信:“杀你对不起爹和娘,但不杀你对不起中华民族和死去的弟兄们。”

在14年的抗战中。柴世荣总是告诫身边的同志们,“坚决不做亡国奴,不仅我们这代人不做,我们的后人更不能做。我们就算豁出这条命,也要给我们的后人打造一个盛世中国。”1939年4月在马桥河分兵前,柴世荣写下了“披肝胆,武穆存”六个大字赠给周保中将军,抱定了慷慨赴死的决心。

三是坚决团结世界上的一切进步力量。受周保中统战思想的影响,柴世荣在战争初期就开始注重团结身边的所有进步力量。柴世荣领导的部队中,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朝鲜人、日本人和苏联人。很多投降的伪军也都愿意投奔到柴世荣的部队,山民也愿意把挖到的老山参交给柴世荣换取武器,在东北生活的白俄罗斯人不仅把珍藏的步枪交给柴世荣用来打击日本侵略者,还帮助他购买了大量的俄式武器。在汪清罗子沟承担驻防任务的伪军营长孟永春私下与柴世荣交往密切,为抗日部队筹集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在被日军发现并逮捕后,宁可被日军凌迟处死也不出卖涉及柴世荣的情报。三道河子伪森林警察大队在柴世荣的影响下起义并编为第五军第三师,成为我军的一支抗日劲旅,著名抗日英烈群体“抗联十二烈士”就出自这支部队。

柴世荣将军的战斗故事很多,他战斗的足迹遍布当时的吉林东部地区,也就是现在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地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记下几笔关于柴世荣将军的故事,是对英雄的告慰。

 

初审:佟焱

复审:张洋

终审:郭日新